电影《驴得水》上映之后,网友对其评价却两极分化。《驴得水》应了电影宣传语“我讲个笑话,但你别哭”,但缺乏电影感,杂乱无章。更多的网友也会问《驴得水》结局是什么意思呢?孙佳开放式结局又寓意着什么呢?
《驴得水》改编自同名舞台剧,影片将背景设在民国时期,四个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老师在偏远山村创建了一所小学。因为经费严重不足,校长领着三位老师虚构了一位名叫“吕得水”的老师,以此向教育部多领一份薪水。
而“吕得水”的真实身份是一头每天为老师们挑水的驴——“驴得水”。突然有一天,教育部特派员要来学校听“吕得水”老师讲课,情急之下,老师们将一名满口乡音的小铜匠改造成吕老师。然而,事情的发展却越来越失控。
随着剧情的发展,每个人都由之前的合作、帮忙,转变为间接或直接的利害冲突,如同一张纷繁复杂又紧密交织的网一般,将每个人困在其中动弹不得,只得随着事态的发展迎来自己注定的结局。
故事的结局更是令人唏嘘,风情万种的女老师张一曼成了可笑的牺牲品,正直的周铁男在特派员的枪口下变换了嘴脸,校长为了学校不得不一次次违背他的原则,老实的奎山在金钱下一步步蜕变成自私贪婪的小人。
为了得到美国人罗斯先生的捐款,众人将让铜匠装死,又找来单纯的小女孩佳佳做铁匠的妻子来骗遗款,一片啼笑皆非后,铜匠诈醒,众人惊慌。已经有着疯癫的女老师欢欢喜喜的捡起了枪,枪声骤起,为一切划上了休止符。